间接采购降本的潜力往往比直接采购要大得多。它的重点不在于选好供应商,而是全流程的管理和优化。
1
什么是流程降本?
流程降本意味着供应链端到端,要去看流程中有哪些环节能够删除、合并、重组、简化,这就叫流程降本。
流程降本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叫价值流优化,第二个叫IT固化。通俗地说,就是能不能不做。在做流程降本项目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把50%左右的流程环节砍掉。一旦砍掉,你会发现流程立刻变得高效了。
如果不能砍掉的话,就要看两个部门的流程能不能合并在一起;不能合并的话,顺序能不能发生变化;顺序不能发生变化,那中间的操作步骤能不能简化。
在所有的流程里,串行流程是最糟糕的,它属于叫接力棒模式。我报告A部门,A部门报告给B部门,B部门再报告C部门。这种传递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这个时候,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把串行流程变成并行流程,就是一个点很多家同时协作,然后再一个点进行起套。这是流程降本的基本做法。
2
什么是间接物料?
通常,我们的采购分为直接物料和间接物料。
直接物料俗称BOM,是用于最终客户的。BOM的主要管理在于采,就是能不能选对供应商,一旦供应商选对了,一切都好办了。只要选好了供应商,那么后期交货这块就非常省心了。曾经有一次,我们给供应商下错了订单,但是由于供应商对我们非常了解,它自己都能把正确的货送过来。
在流程降本里,最需要解决的是间接物料,也叫MRO,即运营维护修理的部分,包括备品备件、劳保用品、化学药剂、物流器具、办公桌椅等等。
在企业里,直接物料往往占了80%的金额,但是所耗费的采购部的资源和时间只占20%;但是间接物料,金额往往只有20%,但是所耗费的时间很有可能和人员的精力占了80%。
3
间接采购的5大痛点
间接采购的困难点很多,简单归纳有以下五个痛点:
第一,东西多而杂。间接采购的东西缺乏计划性,你永远都不知道今天要买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到哪去买,没有规律性,东西多而杂。
第二,分不清轻重缓急。你用金额来分也不行,用部门来分也不行。一次做咨询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椅子,提了三个月都没有买回来。我们一看是董事长提的需求,我们问采购员为什么不赶紧买回来,他说董事长太挑剔了,拿回来好几款椅子他都不满意,所以我索性就放一放。
一把椅子重不重要?好像没那么重要。但是,这件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给董事长留下不好的印象。各位伙伴,董事长是天天研究战略的,你为了一把椅子拖了三个月,如果别的部门投诉说采购买东西慢,董事长一想起来,就记得你一个椅子三个月都没买回来,确实是慢。这个时候,你想解释都没法解释。
还有,内部客户提采购申请单的时候,基本上时间都是急,有时候一个急已经不足以证明急的程度了,要写三个急,还要打感叹号。如果都是急,对采购而言就认为怎么样?都不急。因为他无法分清楚轻重缓急。但是,最后的责任还是得采购扛。
所以,做间接物料采购的人,其实都苦不堪言。一次,我们去本田上课,问谁负责间接物料采购,有一个小伙子把手举起来了,我说你描述一下间接采购,他四个字就描述完了:生不如死。他说我是公司加班最多的,也是被投诉最多的。这就是现实。
第三,需求不明确。间接采购除了需求急,在规格上又非常模糊。内部客户写不清楚,他们常常给你一个照片,或者给你一个实体,这都算好的。我见过的一个采购申请单,品类直接写一个螺母,规格见生产线设备。这样的需求单,我们根本没法转给供应商,你好歹写上是哪一条生产线都还好一些。我还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内部客户随便写,写完之后采购人员是打电话给供应商,紧接着让需求方跟供应商直接聊,然后两个人就互相猜。
注意,虽然内部客户在规格描述上很模糊,但是最后验收上他是有一票否决权的,他说不合格就不合格。其实很多东西不是这个东西不合格,而是不满足他的需求,追根溯源就是因为他一开始需求就没说清楚。
第五,人少活多。采购人员活都干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关心价格。试想一下,一个采购,面对内部的采购需求,只要买晚了立刻就被投诉,但是买贵了基本上很难被人查出来,他其实不是不关心价格,而是没时间关心价格。所以,你会发现,他基本上永远奔着怎样快点买回来,
从上述问题就能看出,其实间接采购降本的潜力往往比直接采购要大得多。所以,间接物料管理的重点不在于选好供应商,它的重点在于全流程的管理和优化。
它的解决方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叫需求管理,这个是源头。第二个叫采购策略先行。第三个叫流程优化。如果这三个环节的问题都解决了,你会发现它就是一座金矿。
来源 | 高维学堂
作者|姜宏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