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这是一个问题

来源网络
2025-01-02 / 0 评论 / 0 点赞 / 35 阅读 / 0 字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01-02,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 广告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在提出“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一理念之前,早期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

威廉·戴明的这句质量名言指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制造阶段,即生产过程阶段。

然而很多的公司,一但有品质问题,就把责任往品质部门推,认为这就是品质部门的责任,因为很多公司都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观点:

  • 容许少数的不良,意外的瑕疵是无可避免的

  • 品质是品管部门的责任

  • 只重视产品的检验,检验人员需要负责解决瑕疵品

  • 出了问题,都觉得是品质部门的事情。

我想许多做品质工作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感受。往往写报告时,品质部一个人完成,其他部门基本上不管;老板觉得品质不是很重要,研发很重要,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品质部门在公司并没有什么地位,往往说了几句真话,被该闪人了。

01为什么会出现品质问题?

  • 产品开发前问题不处理好,量产直通率太低,就希望靠着品质救火,想靠提高检测的频率,从中降低瑕疵品或不合格品;

  • 加入返工料,不合格物料,却没有事先经过测试验证,没有准确的产品质量波动情况认知;

  • 客户催着要货,上面施压,老大就根据自己的所谓的实际经验说话,对于不在标准范围的产品,实施特殊放行,导致产品问题;

  • 行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公司还依旧按照原来的标准生产

生产过程中出现非人为的品质问题,却又不在检测频率范围内等

02品质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

某汽车配件,使用某公司生产的ABS(750SQ),用了3.4吨后,发现用该原料制造的塑料件表面均有黑点,造成产品不合格,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二:

0
  1. 支付宝打赏

    qrcode alipay
  2. 微信打赏

    qrcode weixin
广告 广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