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采购降本从1%~10%(80%的降本空间在何处?)

来源网络
2024-06-04 / 0 评论 / 2 点赞 / 215 阅读 / 0 字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06-04,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 广告

一.企业在降本旅途中经常会出现什么问题?

有些企业,采购分散在各事业部,公司的总体优势就被耗散了,没有集中公司量的优势打阻击战。

有些企业,一年开发N个产品,每个产品部件都餐餐有心意,料号不断增加。优秀企业某类物料降本抓TOP30的料号,但这类企业降本抓几页A4纸的料号,供应商怎么能满足诉求呢!

还有的企业,每个季度、每个月都谈价,谈不下来就开发新供应商。几年下来,供应商资源一堆,不聚焦,哪个供应商都吃不饱。同步,供应商层面,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下个月还会不会有新订单,降价总是给自己留点后手。

还有的企业,降本就是压供应商、换供应商。但做这个动作前,忽视了对供应商的质量前置管控,忽视了降价降质,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导致公司的信誉受损、公司的品牌受损。

为什么你平时降成本这么困难,每到涨价的时候,第一个被通知的总是你,背后的逻辑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你只关注了20%的降本池子,却忽视了80%的降本海洋。交不上、买现货(基本是原来单价的5倍以上,紧俏的物料,有可能10倍也买不到)、支付额外的加急费……,这种只看单价降本是无意义的!

还有一些情况,因物料的不齐套,导致公司产线频繁的换线,质量问题也会频发等等,浪费了很多隐性的成本。这种成本实际上是对客户满意度的损失、对公司整体信誉度的损失,远远超过单价的降本。

这些部分都是被忽视的冰山下一角。

二.80%的降本空间在何处?

80%的降本空间到底在哪里?什么是TCO综合降本?综合成本怎么去衡量?

TCO实际上是一个理念,在这个理念下,我们要去思考怎样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怎样去衡量降成本与交付、质量的平衡。大家要用好这种理念下的具体工具。

举个例子,如果供应商因价低不交货,导致到料不齐套,不能形成产品有效交付,就没有办法将物料变成现金,同时还有库存积压……这种降价,对公司的整体损失远远大于一个小小的降价。

再举个例子,大家不要小瞧“赎期”这二个字。很多公司往往忽视这把双刃剑,有很多公司现在还处于供应商交货、开票后,还要再对账状态。在对账的过程中供应商是不清楚要多长时间能够付款的……这种隐性成本,供应商一定会把它加在后续的销售单价中,至于加了多少,作为客户是不知道的。

谈一个相对长的赎期,明确让供应商知道什么时间一定能收到款,供应商也可以自己去思考怎么融资、怎样进行现金周转,实际上就是双赢降本。

华为早期,赎期很长,但是到了时间点,系统就会自动地付款给供应商,即使赎期长,供应商也愿意跟这种标杆公司去做生意,因为有预期。

苹果赎期也是很长的,但是大家都愿意做苹果的生意。大家也知道做苹果利润很薄,但是因为第一量大,第二应收账款是可预期的,所以供应商愿意付出一定成本来支撑双方的长期合作。

我们往往就是把类似这样的80%降本空间给忽略掉了。

三.业界标杆是怎样实现两位数的降本突破?

早在2000年以前,我们实际上和大部分企业是同样的状态,频繁地砍价、换供应商,经常徘徊在5%的降本中,因为我们紧盯着物料成本小池子。

在2009年的时候,任总对供应链和采购提出来了“深淘滩、低作堰”,于是我们就从内部开始挖潜,向管理要降本空间。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持续深挖,优化物料管理方法。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了物料优选库机制。和研发、供应商协同,共同确定未来2~3年要使用的物料规格并在多产品中广泛使用。

同时对供应商进行分层分级并差异化管理,这样就让鲶鱼供应商成为了真正的鲶鱼,而不是假鲶鱼。于是实现了结构性的降本。

后来在2010年,任总又提出来“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于是我们在做厚供应商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地迭代,思考怎么样去做好战略资源的全球布局。比如徕卡的摄像技术、折叠屏的屏幕和转轴技术,我们做了一些战略卡位,同时也去深度学习业界标杆苹果,学习了结构件等定制物料,怎样优化工艺,通过与供应商共创提升良率解决上市即上量问题。

所以在战略采购的阶段,更多的是用技术降本的措施和理念实现降本,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两位数的降本。

大家可能会说,这些定制物料可以用这种方式去搞,但是电子物料不能每年都在降?最终也不能降成零?其实电子物料我们是用汇聚量的优势,通过量的优势去吸引供应商,和我们一起投入。

除此之外,我们在5年前就开始准备怎么样应对美国的制裁。国产化其实也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在这过程中,也更多地与国内供应商深度协同,共同把控质量,帮助供应商提升管控能力,这也为后续持续降本奠定基础。

这几年我们更多的聚焦怎样做产业链的深度协同,特别是核心部件管理到二三级;打开BOM,给供应商留下合理的利润,我们的物料成本就更加可视化,成本模型也进一步地迭代,我们也正在向智能采购阶段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学苹果,怎么样用数据分析、数据模型去测算成本基线,在成本基线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一种合理的利润分享机制,用这种方式使大家真正地成为同路人,在同一条船上共同打造一个产业链。

2
  1. 支付宝打赏

    qrcode alipay
  2. 微信打赏

    qrcode weixin
广告 广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