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短短30分钟参观,你如何看透一家供应商?

来源网络
2024-07-27 / 0 评论 / 0 点赞 / 14 阅读 / 0 字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07-27,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 广告

采购人员考核供应商、收购方做尽职调查、政府机构评估企业、业界同行互访学习,常常有机会下到企业运营的一线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然而,大部分的企业参观都如同走马观花、过目即忘。

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时间安排得太短,有的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当然,还有其它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因素,例如参观纯粹是走个形式,或者碰巧工厂停线检修,甚至是接待方故意为之等等,这些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单就时间较短这一项来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以内就能对一家企业了如指掌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古德森(R.EugeneGoodson)负责胡佛环球公司(Hoover Universal)的汽车座椅业务。当时,有家为丰田汽车供应零部件的日本同行,要求派员参观胡佛环球公司的工厂。古德森认为从简短的参观中日本同行不可能了解到什么,就答应了他们。不过精明的古德森附了个条件,就是要求回访对方的工厂。这群日本人在胡佛环球最好的工厂里呆了不到一个小时,也没有做任何记录。

但当古德森事后看到他们的参观报告时,却不由得大吃一惊。日本同行对该工厂及其技术的描述细致入微,甚至对销售成本的估算也不失毫厘。而与此同时,古德森所派出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参观了对方在日本的工厂,却近乎空手而归。

痛定思痛,古德森决心让自己的管理人员练就火眼金睛,在参观工厂时,能像日本同行那样明辨其优势和劣势。

十年磨一剑,古德森打造出了一套速读工厂的利器。使用该法,甚至可以在短短30分钟之内掌握一家工厂的情况。自1998年以来,此法在对150多家工厂的400多次参观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提供的信息影响了从基准比较(Benchmarking)、竞争对手分析一直到战略收购等一系列的活动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应用此法后,参观结果不出一天即可得出,而绝大多数评估系统却往往要费尽周折、耗时数周。

这就是著名的“工厂速评法”(RPA,Rapid Plant Assessment)。古德森在后来担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运营管理学副教授的时候,将该法进行了总结提炼,并于2002年5月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由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并被众多专业人士所采用。

限于篇幅,本文不会针对工厂速评法的内容逐条展开研讨,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查找古德森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这篇文章。我们将利用余下的篇幅来简单提炼一下“工厂速评法”的基本设计原理,并探讨如何将其拓展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而非仅仅局限于工厂,例如若将其应用于仓储物流、商超、餐饮等服务贸易行业,甚至是软件设计公司、互联网公司等轻资产企业里,我们应当怎么做?

首先,我们需要针对本行业的特点设计两个快速评估表格。一个用于评分(Scorecard),一个用于问答(Questionnaire)。

0
  1. 支付宝打赏

    qrcode alipay
  2. 微信打赏

    qrcode weixin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