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的一个核心话题是现在和将来之争,很多企业会说,今天尚且活不下去,哪有钱投未来?但同样有一个悖论:“不投资未来,就没有未来”。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里,我们想要长期生存下去,向上看是战略,向下看是成本。前者在茫茫大雾里寻找未来的出路,后者储备粮食和棉袄,迎接下一场冬天与机会,缺一不可。
因此我们说,要像做战略一样做成本管理,这里有两层含义。
01成本管理是一场持久战
并不是今年环境困难了,我们开始关注成本;明年业务景气,又把成本搁在一边。而是长期考虑:对比标杆,你的成本竞争力有多强?如何在明年、在下一个产品赶超,拉开差距?
02构筑起成本竞争力
标杆企业对成本应用的“232原则”,就是体现了标杆企业在追求成本上,面向市场,面向竞争对手,以及对自我不断地改善升级,从这3个维度不断要求产品成本的竞争优势。
将成本定义为战略的企业,都是从产品设计就开始着手成本管理,通过合理的目标成本进行整体设计。
如果研发设计阶段不考虑端到端的成本,等到产品量产后,即使是最牛逼的采购,拿到了世界最低的器件价格,对产品总体的成本降幅贡献也是有限的。
因此,协同十分关键,因为从产品设计就要卷入后续的采购、物流等等一系列环节。
螃蟹模型
01成本管理,是端到端协同的工程
在端到端协同的螃蟹图模型中,两只钳子非常关键,牵扯到全部门的协同。
“研发”的重要性在于:每个产品都要符合吃水线的要求,很多成本竞争力的基因只能在研发设计环节埋下。
例如:
如何用二流材料打造一流产品,实现成本和产品竞争力的均衡?
如何实现零部件复用,聚量的同时,降低存货,加快周转?
如何合理设计包材,使物流运输更高效?
这些因素都需要研发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做好端到端的产品设计方案,凡事预则立,研发阶段全员协同,为产品成本奠定良好DNA。
“采购”的重要性在于:除了内部和研发多牵手协同外,外部要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伙伴协同,及时给内部传递市场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器件等,早期介入,帮助企业在设计过程中构筑产品竞争力。
例如: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