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供应链的根本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同

来源网络
2024-11-26 / 0 评论 / 0 点赞 / 8 阅读 / 0 字
温馨提示: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 广告

一位在海外读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生打电话来,说他计划毕业后到国内工作,希望找些国内的公司做研究,好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手头研究的都是些欧洲公司的案例,担心跟国内企业差距太大,没法落地。

我的看法是不管在哪里,企业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就是成本做不下来、速度做不上去。不管是哪个行业、哪个国家,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也不管是成熟还是初创企业,表面上看区别很大,但在这些供应链的根本问题上都很一致。

这就如白人、黑人、亚洲人、非洲人,表面上看非常不同,但都是饿了就得吃饭、渴了就得喝水、困了就得睡觉一样,基本面的问题都差不多,或者说相同是主要的,差异是次要的。过分强调差异,反倒忽视了本质上的相同之处,难免有舍本逐末之嫌。

这位研究生不是很理解,就举了个例子,说他正在读英国石油(BP)与物流公司DHL深度协作的案例,表明欧洲公司之间的协作程度已经挺高,而本土企业之间的互信度更低,谈不上这种深度的合作。

言下之意呢,就是从欧洲公司学到的,并不能应用到本土公司。我不否认本土企业之间还需要更高程度的协作,但也不认可欧美公司已经解决了企业之间的互信问题,实现了供应链上的协作。

想想看,如果供应链的协作问题已经解决了的话,那为什么BP与DHL的案例为什么还要大书特书呢?这其实正好反映了欧美企业间协作的稀缺。这就如狗咬人司空见惯,所以就不会成为新闻;而人咬了狗很少见,一旦发生就上了头条。

我在海外生活、工作、学习十多年,深刻体会到互信和协作一直是欧美企业的老大难。供应链管理总的来说是个东方概念,严格地说,是个日本概念,其核心是协作,力求通过协作,以供应链的大优化替代单一公司、单一职能的小优化。

不管是欧美还是本土企业,在协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之处呢,本土企业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要走的路更长罢了;欧美企业已经摸索了很久,有很多经验教训。学习欧美企业的经验,本土企业可以更快地跟进。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从这点讲,研究欧美公司的历史和当前问题,对本土企业来说,往往更具前瞻性,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的下一步发展。

进一步讲,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问题看上去各种各样,但大都能归结成两类:关系(Relationship)和连接(Linkage)。

关系研究的是如何增进公司与公司、职能与职能、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从而促进协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不管是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还是跨职能协作,其着力点都是关系。

关系着力解决的是"愿不愿意"的问题,或者说,是个管理问题,即供应链伙伴之间、职能之间、员工之间愿不愿意协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同与绩效管理也是关系管理,即通过绩效考核与合同管理,来推动供应链上公司与公司、职能与职能、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0
  1. 支付宝打赏

    qrcode alipay
  2. 微信打赏

    qrcode weixin
广告 广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