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我们的XXX产品供应商给涨价了!”采购经理讪讪地说。
“为什么?那个产品不是刚刚要进入批量生产吗?涨了多少?为什么要涨价?谈了吗?效果怎么样?”采购VP一连串的问题...
“涨了2倍多!原来31元,开始要涨到110元,现在谈到93元。涨价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废品率太高,70%多。还有些手工工序效率比较低。之前做样品和小批量的时候他们都是倒贴钱的,不过那个时候量小,而且他们以为能把良率逐步提高上去。结果到了量产了良率还是提不上去。这么大的量,他们说不涨价就真没法做下去了。”
“70%多的不良率!?”采购VP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这么高?对了,你是怎么和他们谈判的?”采购VP话锋一转。
“时间紧,我直接找他们老板赵总谈的。砍了15%下来,他们报价117,现在99。”采购经理说话的时候有些神采飞扬,大概是觉得这活儿干得挺漂亮。
“原来31,现在谈到99?这不是还涨了200%多吗?针对他们这款产品的报价,你做了成本分解吗?物料成本多少?生产成本多少?人工成本多少?管理成本多少?这些分项有什么降本的机会吗?原材料我们能由我们提供吗?另外有没有找更多的供应商报价?”
“没有找其它供应商报价,因为这个工艺目前只有他们和我们自己工厂能做。
“我们自己工厂能做?评估过价格吗?”采购VP眼睛一亮。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