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供应链的成本分析

来源网络
2024-11-07 / 0 评论 / 0 点赞 / 43 阅读 / 0 字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11-07,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 广告

面对飞速变化的技术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电子制造业的供应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元器件供应周期变长、呆滞物料增多、频繁的供应短缺、原材料涨价和产能受到限制等等问题成为电子制造商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的瓶颈。

面对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电子制造商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上,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来生存,这使供应链管理跨越了企业的边界。

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在计算供应链成本时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多数传统的方法只是关注企业内部成本,而如今的供应链已经跨越企业的边界,供应链管理转变为跨组织的协作和管理。

因此,进行供应链成本分析必须超越公司的 "四壁",关注供应链的整体结构,全局考虑各项因素,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把握。

三个层次  综合一些全球500强企业的最佳实践及专家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对供应链进行分析应首先从三个层次入手:

一是直接成本,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劳动力和机器成本等。这些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

二是作业成本,指管理产品生产及交付过程中所引起的成本,这些成本因公司的组织结构而生。

三是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源自公司与供应链上其他合作伙伴所进行的相互交流。

在不同的供应链流程和状态下,成本所呈现的形式有所不同。比如购买元器件,从表面上来看,成本主要体现在采购价格,这是直接成本,但不同的元器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增值服务,因而存在服务成本;同时如果购买了不合格的产品,需要退换货,又将涉及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

举一个具体的案例。

一家中国制造商从新加坡购买某种器件,对此进行成本分析。该器件单价为10元,如果一次购买10个则每个只需4.5元。采购数量增加获得了价格折扣,带来了直接成本的降低,但在其它方面的成本可能增加,比如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物流成本、海关关税等方面的作业成本,而且运输途中的损耗风险也增加。

0
  1. 支付宝打赏

    qrcode alipay
  2. 微信打赏

    qrcode weixin
广告 广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