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去优化成本,提升成本管理的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尤其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经营利润不断下降的环境下,更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但越是紧迫,越不能盲目。接下来我们结合多年来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战和咨询经验,来谈谈企业常见的降成本误区,帮助大家避开一些常见降成本的坑,把时间和资源用在正确的事情上。
第一个误区 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价
很多企业都知道降低成本可以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采购人员都将采购价格作为中心,因为价格的降低,能够带来最为直观的成本削减,然而,在这样的思路下,大多数企业的关注点却在于价格,似乎只有低廉的采购价格,才能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
如果单单就采购环节而言,将价格尽可能的压低确实做到了成本最优化,但因为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致使生产环节的成本上升、销售部门的费用的增加、客户满意度降低,将这些问题汇总,就会发现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在增大。更有甚者,由于采购价格下降,导致原材料出现以次充好现象,引发品质事故,从而导致公司品牌受损,更是得不偿失,即所谓的“没有错卖,只有错买。”
此前在某知名通信企业就发生过此种情况,为了降成本,一个原本不太适合电子竞标的物料进行了电子竞标,在几轮厮杀过后,最低出价者拿到了90%的采购份额,采购成本下降了20%,采购部当时非常得意,可此后,该供应商供货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产品停线和客户赔付的款项远不止当时的降价收益,教训惨痛。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能做的往往只是通过比价收单,分析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适,是否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