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外授课,课堂上总是先问大家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问题:什么是采购?说基础是因为这是工作最基本的概念,说重要是因为对采购的定义将决定了自己对采购的格局与逻辑,进而决定了你的工具与手段。
“你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内心投射出来的世界”,每个人对同样的一个场景对象,不同的内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官结论,而且特别愿意用自己的判断和情绪去定义周边的一切,而且会形成心理暗示,正如“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道理一样。
同样,你是如何定义采购,本质是对采购内在与外延的自我阐释,若定义很狭隘,自己工作起来思路不够广阔,若定义丰富,将给自己工作的层次与思考的维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空间。
“买东西”,这是大多数人对采购的定义。
如果在这种定义逻辑下,采购的工作定位在“交易”层面,就是“对比议价,货比三家,择优后买到东西”。这种定义下,一方面采购的技能就是“买”的技能,为了“买东西”的当前任务,可能会牺牲其他“任务”,如供需关系、长期利益等等。另一方面采购工作的层次与维度大大压缩甚至扭曲采购的本意。因为有更大的空间来解释采购的本质。
这让我想到一个小故事:《1美元》
评论区